那一夜,我们没有采访******
中新社记者 李安江 郭晋嘉 杜远
“我的孩子已被埋了10小时了”、“你们快点想办法啊……”
5月12日,我们作为中新社报道灾情的第一梯队在行至绵竹汉旺镇时,第一时间目击到东方汽轮机厂中学垮塌校舍的惨状。“救救我!” 垮塌的房屋中,不时透出被埋学生凄惨的呼救声。天一直飘着小雨,焦急的家长无助地围在废墟前,哭成一片。
前来采访的我们,面对那一张张泪脸,面对他们哀求的目光,一时不知所措。采访还是救人?这个新闻课堂上的道德问题,从未像现在这样来得如此突然。我们放下了手中的相机,此时任何的采访行为都和这里的气氛格格不入。“救人,十万火急”,但在坍塌的钢筋水泥面前,我们也束手无策。
“快点救人,快把这里的情况报告出去”,有人向我们喊着,我们一路狂奔,终于走到了一个有手机信号的地方,立即用已经拨得发烫手机发出了求救信息。
一夜折腾,已近黎明,我们这时却找不到返回的路,盲目前行中又遇一灾民安置点,我们正准备下车采访,一对焦急的夫妇直扑过来,“救救我们的孩子,求求你们”,急切的话语近乎哀求。窝在妈妈怀中的小孩满脸是血、双眼微闭,只能喃喃发出不明呓语。情况紧急刻不容缓,顾不得采访任务,我们又即刻开车送他们前往绵竹市区寻找医院。
副驾驶座的记者不停催促司机“快点,再快点”,坐在后座的女记者一只手紧握男孩母亲发抖的手,一只手轻抚男孩的额头:“坚持住,会好的。”三公里路程,我们知道,这是在和死神赛跑。
已经停电的绵竹市内一片漆黑,我们将男孩送到当地一个医疗点门前,司机打开汽车大灯照亮进入医疗点的道路。此时,我们突然发现,刚才忙着救人,把我们的一个同事丢在了路上。
经过近一小时寻找,终于在绵竹市人民医院门口一条躺满伤者的街道上看到了同事熟悉的身影,此时的他,已将相机和笔记本放在一旁,正和几名护士将一名满身是血的重伤者抬上救护车。
那一夜,我们没有感到孤单,我们搭车的的士司机,就是来自绵竹的前往灾区献血队伍中的一员。
这一夜,我们几乎没有完成一个采访。
(中新社成都2008年5月18日电)
“粉丝接机”乱象是狂热饭圈文化的一部分******
■ 视点
近日,艺人余景天在上海虹桥机场出现,大量粉丝聚集接机造成拥堵,严重影响其他正常出行旅客。为了避免拥堵,维持秩序的警察催促余景天尽快离开现场,却引起粉丝不满,对警察大喊“别推他”。
1月11日,余景天发微博向警察、机场工作人员和旅客致歉,表示认识到了问题严重性。他还声称,团队已与辖区执法人员进行了沟通,调整了更加稳妥安全的出行方式。
“粉丝接机”乱象由来已久,其导致的航班延误、粉丝机闹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如果艺人只在事情发生之后道歉、反思,既不能挽回乱象造成的危害,也难以阻止下一次接机乱象的发生。一些粉丝从此类接机中找到刺激,甚至还会效仿。
此前,民航局曾多次强调,强化对粉丝接送机、跟机情况的引导管理。将对粉丝追星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保持严打态势,被公安机关处罚的违法人员将视情被列入严重失信人名单,限制其乘坐民用航空器。
无论从哪个维度而言,“粉丝接机”都不值得提倡,其不仅超出了合理接机的范围,还可能扰乱公共秩序。
“粉丝接机”看似是粉丝团体的自发行为,其背后却很可能存在艺人团队的诱导。比如,不少艺人工作室会在社交平台分享艺人行程,或者在一定范围内“内部”分享艺人行程,粉丝便能依据行程在机场守候。只要行程“分享”出去了,哪怕一开始只是少数人知道,就可能一传十十传百,造成粉丝聚集的场面。
说到底,“粉丝接机”乱象仍然是狂热饭圈文化的一部分。从根本上看,遏制“粉丝接机”乱象,有赖于娱乐圈生态的进一步优化治理。艺人及其团队有必要让粉丝树立一个观念:聚众接机不但不是对艺人好,反而会害了艺人,损害艺人公共形象。
因而,粉丝追星必须注意尺度,恪守法律和公序良俗边界,不对他人权益造成侵犯。
□南木(媒体人)